去年11月份,汕头市台港澳经济研究会组织有关专家学者专程前往福建考察,厦门大嶝岛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人来人往、购销两旺的热闹场面让研究会荣誉会长刘锦庭大为感触,他认为,汕头的南澳岛完全可以借鉴厦门大嶝岛的经验做法,充分用足用好对台优惠政策,打造对台小额贸易市场,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往购物消费。
福建人张口谈“海西”汕头人也应深化认识
刘锦庭告诉记者,一到福建,跟当地人一交流,他们一张口就谈“海西”,让人深刻感受到整个福建倾情参与海西建设的热气腾腾气氛。如今,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已经明确将汕头列入海西经济区,从此,汕头便正式成为海西经济区的重要一员。这就是说,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海西重要组成部分的汕头,已不是“融不融入”的问题,而是已“身临其中”;也不是在海西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舞台上,只是当“配角”的问题,而是应该勇敢地扮演起一个“重要角色”。如果还是只停留在前阶段“主动融入”的层面上,那么,这样的认识就不够了。认识不到位,工作就很难到位,措施也就很难有“先行先试”的大胆举措。因此,当前,汕头人首先就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从“主动融入”转到扮演起“重要角色”上来。只有准确把握汕头在参与海西经济区建设中的角色定位,才能紧紧抓住国家支持海西经济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创新理念,先行先试,主动作为,干出成效。
先行先试把汕头打造成两岸交流合作示范区
在《规划》中这样强调,海西经济区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区城。刘锦庭说,汕头是否可以选择以下一些重点项目先行先试:如构建粤台合作综合试验区;汕台沿海临港产业合作;汕头台湾农民创业园;汕台妈祖文化、美食文化、滨海旅游、乡村休闲产业合作;汕台高新技术、低碳、环保、生态、航运物流产业合作;南澳对台小额贸易市场、对台自由贸易园区;汕台现代商贸综合体等。从汕台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中先行试验,创造经验,把汕头打造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示范区。比如说南澳,南澳是广东省距离台湾最近的地方,是广东对台的前沿。“几年前我到台湾考察,发现南澳籍在台湾的人很多,台湾还有南澳街、南澳商店,”因此,南澳对“台”文章完全可以做大。
刘锦庭说,如今,南澳也有对台小额贸易,但是做不大,很是令人惋惜。而厦门的大嶝岛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就十分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大嶝岛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面积0.85平方公里,设立交易区、仓储区、台湾停泊点、经营服务区,实行全封闭管理。交易市场设有管委会及办公室,并设有海关、检验检疫、边防、工商等监管机构。交易市场允许国内外客商以自然人身份在交易区内租赁店面并从事交易活动,允许经营的台湾商品主要有:粮油食品、土产畜产、纺织服装、工艺品、轻工业品、医药品等六大类。台轮运入的货物在海关监管下进入交易市场,免征进口环节税,然后以批发方式供市场内经营户零售。自1999年5月1日交易市场开业以来,经营者来自全国各地20多个省、市及台湾、金门地区,大陆各省、市名优商品、土特产汇集于此,台湾的食品、烟酒、小五金、化妆品及小电器随处可见,深受游客欢迎。目前市场商行开张数基本稳定在310家左右,市场运转正常,并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如今,汕头是“海西”一员了,南澳完全可以向国务院要政策,把对台优惠政策充分运用起来,先把南澳对台小额贸易市场做大,既而发展成自由贸易岛,实行免税政策,吸引游客前来购物、消费、旅游。
海西区域中厦门、汕头两个“特区”应起龙头作用
刘锦庭认为,在海西这个区域,只有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可谓是“双龙吐珠”,这就需要这两个“特区”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当好排头兵。而汕头又是海西南翼重要的中心城市、广东省最靠近台湾的地方,完全可以在海西建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刘锦庭还认为,《规划》十分明确,海西区域中共有20个城市,要按照“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形成“一带、五轴、九区”的网状空间开发格局,达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汕头在这里面除了自己要做好工作外,还需要主动与其他19市联合起来,结成海西20城战略联盟,互联互动,在港口、铁路、高速公路、产业带、文化旅游等领域实现无缝对接,以形成海西建设合力。为此,汕头必须把特区牌子擦得更亮,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宽阔的胸怀与人交往,合作共进。联合才有力量,联合才能左右逢源,促进共同繁荣。